-
人皮蝇
编辑
人皮蝇(
Dermatobia hominis (Linnaeus, 1781)),
双翅目狂蝇科动物,一种以人为寄生对象的蝇。它把卵产在人的衣物上,幼虫孵化出来会钻进人的皮肤,使人引起皮下蝇蛆病,得病后患者常感全身不适,我国牧区有人体
蝇蛆病病例。
[1]
-
中文学名
-
人皮蝇
-
拉丁学名
-
Dermatobia hominis
-
二名法
-
Dermatobia hominis (Linnaeus, 1781)
-
界
-
动物界
-
门
-
节肢动物门
-
亚 门
-
六足亚门
-
纲
-
昆虫纲
-
亚 纲
-
有翅亚纲
-
目
-
双翅目
-
科
-
狂蝇科
-
属
-
人皮蝇属
-
种
-
人皮蝇
-
分布区域
-
北美洲、中南美洲、非洲、中国牧区
人皮蝇(
Dermatobia hominis(Linnaeus, 1781))属于
双翅目狂蝇科(Oestridae)人皮蝇属(
Dermatobia)。而人瘤蝇或嗜人瘤蝇或
盾波蝇(
Cordylobia anthropophaga)是双翅目
丽蝇科(Calliphoridae)瘤蝇属(
Cordylobia)的一种蝇,这两种蝇的幼虫都能钻进人的皮肤,所以常常被混淆。下面介绍两种蝇的区别。
人皮蝇
人皮蝇会将卵产在人的衣物或者皮肤上,之后人皮蝇的幼虫侵入
皮肤内,有时候,它也会钻进女性的乳房营寄生生活。被寄生的局部肿大,顶端有小孔,为幼虫呼吸通空气之处,经数周,幼虫印从内爬出,潜入疏松的泥土中化蛹。蛹期2—3周。幼虫通过寄生人体生存,从而使人引起皮下蝇蛆病,得病后患者常感全身不适
[2] 。
人瘤蝇
嗜人瘤蝇的传播始于其雌蝇,通过尿液和粪便产卵污染干燥的土壤或衣物,随后1~3天内蝇卵便孵化成一期幼虫,此期的幼虫对人体体温非常敏感,所以常通过污染的贴身衣物迅速粘附皮肤并在数分钟内钻入人体表皮下,继而导致局部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但不移行;再经8—10天后发育成熟为三期幼虫,随后钻出宿主皮肤,硬化进入蛹期;最后约3周后羽化成成虫
[3] 。
以人为寄生对象的蝇不只有人皮蝇和人瘤蝇两种,在我国也可以见到
羊狂蝇、纹皮蝇、
牛皮蝇、黑角
胃蝇等等。兰州医学院的蒋次鹏统计称,1995年至2002年我国107例人体蝇蛆病病例,其中大部分都来自于牧区。
人皮蝇属于双翅目狂蝇科(Oestridae),体长构15毫米,头部略呈
三角形,复眼鞍小,长圆形,触角短,第三节上有端刺。胸背晤黑色,稍带蓝,胸部与腹部同瘦小,翅透明。足带橙黄色,有糊毛。腹部中段嘭大,末端尖,金黄色
[4] 。
人皮蝇主要分布在北美洲、中南美洲、非洲以及中国牧区。
皮损出现前患者常感全身不适,如低热、
头痛、头昏、恶心、乏力、失眠、
四肢麻木,局部皮肤有窜痛感,夜间加重。皮损表现主要有两种类型:
感染数月后皮肤出现约杏核大小、高出皮面的游走性风团状正常皮色或红色肿块,深达皮下。肿块逐渐增大,瘙痒加剧,自觉有虫蠕动感。肿块??梢贫?。后损害增大、肿胀加剧,中央出现紫红色血性小疱,破溃后可排出幼虫(蛆)及少量黄色黏液或脓液,经2~3天,炎症渐退,愈后留
瘢痕。一般以皮肤疏松部位多见,好发于眼睑、口唇、腹、腰、前臂深处等。
2.匐行疹型
皮肤出现曲折线样红肿,末端为一
水疱,此系幼虫活动标志,幼虫居于疱的前方。
少数患者于蝇蛆开始钻入人体时,可发生
荨麻疹样反应,亦有报道伴弛张热、全身淋巴结肿大、
贫血等强烈全身变态反应者。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方法。
一般多待幼虫自行排出,或挤压肿块促使幼虫排出,排出后用氯仿冲洗肿块内腔,或用2%普鲁卡因局麻后,切开取出幼虫。
可试用
氯喹,每天2次共服2~3周,或
乙胺嗪(海群生),每天3次,共14天为一疗程。有继发感染者应用抗生素。
内服抗组胺剂或泼尼松止痒,止痛,减轻全身反应,降低血液嗜酸性粒细胞作用。局部用消炎止痒洗剂
[2] 。
注意个人卫生,尽可能减少成蝇的叮咬和污染。